亚冠足球直播在线直播观看免费

诗不可说丨瑞香江南梦, 清绝更纤秾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4:31    点击次数:52

瑞香花原产我国,花开芬芳,清香沁人。北宋起,文士多有歌咏瑞香花的诗词文赋存世,瑞香花或最初作为“佛香”或“仙香”植物在寺院、道观等处栽培,进而引起文人精英阶层喜爱而推广移栽。而作为本草植物,瑞香花始详备载录于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:“(瑞香)南方洲郡,山中有之。枝干婆娑,柔条厚叶,四时青茂。冬春之交,开花成簇,长三四分,如丁香状,有黄、白、紫三色。《格古论》云:‘瑞香,高者三四尺。有数种:有枇杷叶者、杨梅叶者、柯叶者、毬子者、挛枝者。惟挛枝者花紫香烈,枇杷叶者结子。其始出于庐山,宋时人家栽之,始著名。挛枝者其节挛曲,如断折之状也。其根绵软而香。’”既有这样的描述,则不难知道,瑞香花为常绿小乔木,产自南方山区,花小,簇生,花如“丁香状”,花气香烈。

“孤根移自紫霄峰,只斗清香不斗红。”北宋周彦质《宫词·其八十二》歌云:“瑞香圆结异凡丛,天幸移根植禁中。露浥清香来御榻,玉牌题作锦薰笼。”北宋初年间,皇宫禁苑或已确信有瑞香花栽植,但文士所歌咏往往仍集中于道观、寺院。如,李觏《和天庆观瑞香花》诗曰:

闻说仙花玉染红,别留春色在壶中。

瑶台若见飞琼面,不与人间梦寐同。

仙人的“壶中”当然别有天地,而“不与人间”相同,当然是天上仙界。再者诗中的“仙花”以及“瑶台”等等说法,则更加分明仙气飘飘。

“幽香结浅紫,来自孤云岑。”苏轼也写有瑞香花诗词四篇,情意深深,“知君却是为情秾,怕见此花撩动。”苏轼《西江月·宝云真觉院赏瑞香》词云:

公子眼花乱发,老夫鼻观先通。领巾飘下瑞香风,惊起谪仙春梦。

后土祠中玉蕊,蓬莱殿后鞓红。此花清绝更纤秾,把酒何人心动?

瑞香风,谪仙梦,苏轼豪气爽快,“鼻观先通”——瑞香花香气清幽,故而欣赏瑞香有“鼻观”之说,区别于对平常花卉的“眼观”。词作写于苏轼的杭州知州任上,也是江南一梦赏瑞香了。下片更是用仙气祥瑞的“玉蕊花”,以及当时最为高贵富丽的鞓红牡丹花来映衬这“清绝更纤秾”的瑞香花,对于瑞香花简直很有一时心动、一世动心的爱的感觉啊。

当时,也已出现了瑞香花的规模化的园林栽植。北宋孔武仲《徐成之园亭三咏·其一·瑞香槛子》诗曰:

异国携来看愈新,移当樽俎会嘉宾。

虽无绝艳惊流俗,为有清香得近人。

烛下更宜观态度,酒阑尤觉醒精神。

湖南莫作淹留叹,已见浔阳二月春。

“何物与人清意思?瑞香花发一亭香。”诗题中的“瑞香槛子”,显然就是专为观赏瑞香花而修建的园林建筑,或犹如“瑞香亭”之类。而该诗尾联上句所说“湖南”与“淹留”之叹息,则指向屈原《离骚》:“时缤纷其变易兮,又何可以淹留!”古人有说法认为,屈原所歌咏的“露申”即瑞香花。屈原《九章·涉江》有云:“露申辛夷死林薄兮,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。”而“露申”即瑞香这样的说法,其实却并未得到广泛认可。

南宋王十朋《瑞香花》诗曰:

真是花中瑞,本朝名始闻。

江南一梦后,天下遇清芬。

这是说,瑞香花正是花中祥瑞,本朝大宋朝才远近闻名。在那大师江南一梦之后,天下便拥有了这清香芬芳的瑞香花。王十朋还有一首《书院杂咏·瑞香》诗云:“曾入江南梦,故宜名瑞香。何人好谈论,雅目误更张。”

那么,是谁,在哪里,又是如何做了一个怎样的关乎瑞香花的“清芬”江南梦呢?

王十朋《点绛唇·瑞香》词云:

阑槛阴沈,紫云呈瑞馀寒凛。卷帘欹枕。香逼幽人寝。

入梦何年,庐阜闻名稔?风流甚。阿谁题品,唤作熏笼锦?

词里的“庐阜”指江西庐山。那大师是哪年在庐山做了那个清香的江南梦呢?又是谁,把这瑞香花起名叫做“熏笼锦”呢?

状元王十朋的这些追问从何而来呢?答案是陶谷《清异录》关于“庐山瑞香花”的记载。

《清异录》一书最早完成于五代末至北宋初,对于宋代文人雅士影响很大。宋初陶谷《清异录》“睡香”条载曰:“庐山瑞香花: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,梦中闻花香酷烈,及觉,求得之,因名‘睡香’。四方奇之,谓乃花中祥瑞,遂以‘瑞’易‘睡’(名‘瑞香’)。”

“比丘”俗称“比丘师父”,佛家指年满二十岁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。这样的一位庐山爱“昼寝”比丘,江南一梦便不经意间使得瑞香花名闻四海,显见这最初的记载多多少少有着宣扬佛法的意味。

王十朋《表弟津上人有瑞香抹利戏觅之》诗云:

瑞香早入江南梦,抹利来从毗舍园。

久与道人同寂寞,不如来荐孔融尊。

第二句诗里的“抹利”即茉莉花,诗句“抹利来从毗舍园”是说,茉莉花也是来自西天的佛教香花,跟瑞香相同。王十朋还有一首诗,也明确印证了瑞香花的栽培与推广跟寺庙僧人有关。王十朋《宝印、叔辩上人各赠瑞香花》诗曰:

小小园林意自怜,名花十八拟唐贤。

瑞香一种来潜涧,学士新添两少年。

王十朋后贵为龙图阁学士,得到了两株高僧所赠给的瑞香花,欣喜犹如得到两个弟子,故而王十朋比之为“学士新添两少年”。这首诗当写于他的晚年,与名僧交游,得以获赠名花瑞香花,遂赋诗以志之。

而据宋初陶谷《清异录》,瑞香花实则原名“睡香”。北宋张耒《睡香花》诗云:

曾向庐山睡里闻,香风占断世间春。

窃花莫扑枝头蝶,惊觉南窗半梦人。

这首诗也被认为是北宋张景脩所作。就诗歌内容来看,前两句全以《清异录》“庐山瑞香花”传说为本;第三句说窃花、扑蝶,愈可想见这“睡香花”即瑞香花的清芬,花气袭人;结语说扑蝶则会惊醒了“南窗半梦人”,推敲推敲,梦在“半梦”之间,自然也是妙笔,妙在写出了花香怡人不忍睡!

对于瑞香花原名“睡香”,王十朋自然也是熟稔于胸的。王十朋《周德远植瑞香于窗前,戏成一绝》诗曰:

主人贪睡为贪香,花植窗前意味长。

见说有时魂梦里,化为蝴蝶绕花旁。

周德远是王十朋的朋友,其事迹不详。但楼钥有《周德远挽词》歌云:“家世传儒业,乡邦耸义风。将迎无倦色,交友尽名公。太学飞声早,浮生转首空。怡如堂下月,犹照紫荆丛。”据此,则周德远曾入“太学”,颇有声名,但“浮生转首空”,周德远似乎仕宦不显或者终生未仕,是位乡居高士。而楼钥曾除任翰林学士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、资政殿学士等,周德远与王十朋、楼钥等交游,却也可以说是“交友尽名公”了。王十朋《周德远植瑞香于窗前,戏成一绝》此诗前两句暗含“睡香花”典故,意味深长;这也大约是说周德远栽植瑞香花“曾向庐山睡里闻”,且他要当那“惊觉南窗半梦人”了。后两句尤为诗美入魂,也与“睡香”十分关切,魂化蝶,蝶恋花……

南宋赵彦端《忆秦娥·咏睡香》有曰:“一春幽梦,与君相续。”如此情味,真是难分难舍,恋恋依依。

瑞香花,宋人的清雅之爱。瑞香江南梦,清绝更纤秾。



Powered by 亚冠足球直播在线直播观看免费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